退休的;
这种产品已不再有货。
PVS5120C复合便携式自动液体采样器
可用的服务
修复 是的
校准 没有
免费支持 是的

概述

PVS5120C是一个复合采样器,将其水样放入一个9升的容器中。该采样器使用真空采样控制器VSC100,允许Modbus RTU主设备、SDI-12主设备、简单脉冲输入或Campbell Scientific PakBus数据记录器控制和与水采样器通信。

这个取样器重量轻,便携,电池供电。它可以装进一个小型的人孔并由不锈钢吊带用于下水道应用。

PVS5120C可与标准泵或大型泵配套使用。标准泵以1.6米/秒(5.1英尺/秒)的速度采集样品,水平深度为7.6米(25英尺)。大型泵在7.6米(25英尺)处以2.2米/秒(7.1英尺/秒)的速度采集样品。这两种速度都是在海平面上测量的典型值。进气速度将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。

阅读更多

的特点和好处

  • 诊断反馈提供给主设备:瓶号,样品号,响应码/信息,采样器电池电压
  • 自动部署,自动设置清洗和真空时间基于软管长度
  • 通过计量室可重复收集体积
  • 可通过三路电源开关选择内部或外部电源
  • 一个控制电缆为所有控制类型
  • 一个可选的水存在传感器检测存在水在取样器进水口软管,以确保样品是可用的

图片

详细描述

PVS5120C采用外置真空泵,通过进水管抽水,而不是传统的蠕动泵,通过挤压柔性管诱导流动。由于真空法对水样的干扰更少,它们更能代表原始的水溶液,特别是当溶液中悬浮固体浓度较高时。

为了防止交叉污染,采样器使用空气压力(高达28 psi)来清除油管中的多余水。标准泵的举升能力与大型泵一样高,适用于大多数应用──尤其是当功率预算是一个问题。大型泵适用于长软管距离或高扬程的应用,因为它提供更高的泵速。

规范

专用应用程序 适用于小型人孔。可悬挂不锈钢线束用于下水道应用。
5/8英寸ID油管兼容 是的
试样容器 一瓶9升
外壳 LLDPE(线性低密度聚乙烯),三片结构,不锈钢配件
冷却系统 保温容器壁,空腔空间供冰块使用
水平速度 指的是“PVS5120进气口速度与海平面下软管长度的关系”图
储存温度范围 -20°+ 50°C
工作温度范围
  • 0 ~ 40°C(大型泵)
  • 0至50°C(标准泵)
工作电压
  • 12 Vdc(名义上的)
  • 16伏直流(最大)
  • 10.8直流电压(最小)
身体情况下直径 42.8厘米(16.85英寸)
高度
  • 80.9厘米(31.875英寸)
  • 96.2厘米(37.875英寸),有延长的基部

重量

标准泵取样器和无电池 10.4公斤(23磅)
取样器与大泵和无电池 11.8公斤(26磅)
7啊电池 1.8公斤(4磅)
17啊电池 6.3公斤(14磅)

控制器

取样器触发方法
  • SDI-12主设备
  • Modbus RTU的主人
  • 坎贝尔科学PakBus数据记录器
  • 脉冲触发(1至10,000次脉冲)
  • 基于时间的抽样(单独)
rs - 485通信 当通过脉冲或基于时间的控制触发样本时,可以返回采样器状态。
备份电源 内部锂电池保持程序设置和信息,以防停电。
多功能按钮 服务采样器,收集手动样本,并自动部署
自动部署 根据软管长度(25到100英尺之间)自动设置清洗和真空时间
取样器状态/反馈 瓶号、样品号、响应码、取样器电池电压(每次取样后可用)

真空系统

夹管阀 固定-常开
清洗周期 1 ~ 800秒可调(SDI-12为280秒)
吸入周期 可变(直到液体接触液位电极在计量室或自动调整到两倍的清洗时间)
最大水平运输距离 67米(220英尺)
计量箱盖
  • 尼龙(标准)
  • 聚四氟乙烯(选项)
音量控制管 316不锈钢
计量室液位电极 316不锈钢
进气软管 作为普通配件订购。Campbell Scientific提供25英尺和用户指定长度的PVC软管。进气端可配置铅沉管或不锈钢过滤器。取样器的末端可以有夹钳或快速连接终止。
排放软管材料
  • 乳胶(标准)
  • 选择包括铁氟龙衬里,硅。

兼容性

PVS5120C可以与Campbell Scientific的数据记录器或其他制造商的rtu接口。

我们的数据记录器可以与几乎任何浊度、水位或水文气象传感器进行接口和通信,并根据时间、事件或测量条件控制采样器。

下载

PVS5120 Sample program (5.79 KB)10-08-2014

使用实例触发PVS5120的CR1000程序,该程序已配置为在SDI12命令、PakBus命令或ModBus命令上运行。

VSC100 OS v.7.0 (478 KB)07-07-2015

VSC100操作系统。

视图更新历史

文章及新闻公报

隐私政策更新

我们更新了我们的隐私政策。了解更多

Baidu